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本课程 >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

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

2013年06月08日 14:19:39 访问量:1265


杨迎春

《数学课程标准》指出: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,在思维能力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.在新课程背景下,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,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,已成为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.对此,笔者认为,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,训练正确的思维方法,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.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体会.

一、创设问题情境,启动学生思维

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:“思维通常是由问题的情境产生的,并且以解决问题的情境为目的.”因此,在数学课堂教学中,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,变传授数学结论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,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.

l.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,创设问题情境

例如,在探究几何体表面的最短路径问题时,设置下列问题:

一只蚂蚁在圆筒外壁的A点,想吃到圆筒内壁的B点处残留的一点蜂蜜,怎样走路程最短?由此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.

2.从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出发,创设问题情境

例如,在学习“平面直角坐标系”一节时,不妨提出如下问题:在影剧院里,要想很快找到某一座位,应该知道哪几个条件?

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,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具体问题创设情境,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.

3.从学生求知的愿望出发,创设问题情境

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,在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进行设问.

例如,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,可先提出如下问题:(1)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;(2)不解方程,求此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.

对于问题(1),学生很容易想到先解方程,求出两根后,再求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;而对于问题(2),学生则感到不知所措.为了寻找答案,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,思维即处于积极状态.

可见,问题是思维的灵魂,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.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,在教学的重点、难点或关键处设计问题,创设问题情境,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,启动学生的思维,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.

二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,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

要使学生的思维达到稳定、深刻、敏捷、灵活的水平,还必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,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.

1.暴露思维过程,培养探究猜想能力

在教学过程中,不仅要让学生“学会”,即掌握知识,而且还要让学生“会学”,即掌握思维方法.要让学生“会学”,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暴露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,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,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想活动的教学.

例如,对于下面一道同学们熟知的追及问题,可以作如下的思维训练:

问题:甲步行从A地去B地需11小时,乙骑自行车从A地去B地需5小时,若甲先出发4小时,问乙出发几小时后追上甲?

题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是:甲先行的路程+乙出发后甲的行程=乙的行程.可设乙出发后x小时追上甲,这时要表示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,须知甲、乙的速度.这些都是同学们习惯的思维方法,但现在的问题是甲、乙的速度都未知.因此,需换个角度看问题,发现从A地去B地,甲、乙所需的时间都已知,这样,若能知道AB两地之间的路程,那么甲、乙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了!但是,路程也未知.怎么办?进一步考虑能不能引进一个参数,把AB间的路程假设为S千米呢?带着这一设想,列出了下面的方程:

方程两边的S恰巧可以消去,从而问题解决.

以上的训练过程,层层分析,步步深入,学生容易接受,并且不会觉得自己想不到而自卑.

可见,教师应尽量暴露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,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与解题规律,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摆脱困境,提高能力.

2.实行定向训练,培养思维的敏捷性

要使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,善于归纳转化,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,教师应重视对一般规律的揭示,加强思维的定向训练,培养思维的敏捷性.

例如,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,应强化训练教科书中归纳的5个一般步骤,前4步的目标就是转化为最简形式,建立了这一数学模型,学生便能依据方程特点,灵活采取解题步骤,尽快实现解题目标.

3.注意逆向训练,培养思维的深刻性

思维定势往往有其消极的一面,所以在思维训练中,还要引导学生打破不合理的思维定势,进行逆向思维训练,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.

例如,学习了一个数学命题,可随即对其道命题的正确性进行审判.如对于命题“若ab,则| a || b |.”教师可反过来提出问题:“若| a || b |,则一定有ab成立吗?”再如,345是一组勾股数,可以反问学生: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,那么第三边长一定是5吗?以此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,克服思维定势的不利影响,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.

4.变换思考角度,培养思维的灵活性

通过对一道习题进行多方位、多层次、多角度的变式训练,引导学生从一道习题抓一类问题,从特殊问题抓一般问题,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而且能取得举一反三、达到训练思维、提高能力的作用.

5.拓展延伸,培养思维的发散性

平几教学中,对命题条件进行类比变化,对命题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演变,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.

例如,对于等腰三角形“三线合一”性质的证明,对“切线长定理”的结论进行拓展等,既能达到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之目的,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.

6.沟通纵横联系,培养思维的逻辑性

在复习课中注意引导学生将繁杂的知识简约化,零散的知识系统化,交叉的知识立体化,纵横的知识网络化,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、逻辑性.

例如,一次函数复习课大致可按以下结构进行复习:

知识点层面:一次函数的概念、一次函数的图象、一次函数的性质、一次函数的应用.

相关知识的网状结构,即“三个一次”的联系: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.

按这个层次结构,挖掘知识的内涵与外延,有利于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,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.

总之,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,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系统工程.在数学教学中,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,数学方法的训练,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,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享用一生.

 

编辑:西北师范大学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“双减”工作投诉电话:(0931)7602075
   师德师风投诉电话:(0931)7602075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